庫存周轉率,是在某一時間段內庫存貨物周轉的次數,用于反映庫存周轉快慢程度的指標,即存貨的流動性和存貨資金占用量是否合理。周轉率越大表明銷售情況越好。
在物料保質期及資金允許的條件下,可以適當增加其庫存控制目標天數,以保證合理的庫存。反之,則可以適當減少其庫存控制目標天數。
那么如何保證高的庫存周轉率呢?
01 / 庫存量控制在最低范圍
每個采購部門根據每月的銷售計劃,在保障正常銷售的前提下(安全庫存天數的貨量)制定一個按照銷額不同變化需求,進行采購商品的采購金額計劃。
提高每個部門合理的代銷或聯營專柜供應商的數量。代銷/聯營商品可以實行不計庫存或入庫處理,自然降低了公司整體庫存金額。另外代銷所屬的類別商品只限于家用百貨、或其它二三線品牌商品,而且必須有一個數量的控制,過多都不利于管理。
根據一定時期的銷售量,制定一個合理的商品類別庫存量,將商品的周轉快慢分成A、B、C三類。
A類商品的合理庫存量在3—7天的銷售量;B類商品的合理庫存量在7—10天的銷售量;C類商品的合理庫存量在10—15天的銷售量。注:商品錄入時就定好此種商品的周轉快慢級別。
02 / 加快單品SKU的周轉次數
采購部門應制定一個完成銷售額所屬商品一個月的銷售量指標;
完成毛利率的商品一個月利潤額度指標;
商品用來充量完成銷售額的實行的是薄利多銷(有的商品甚至是零毛利或負毛利);
用來實現銷售毛利的商品是二三線品牌商品,是更換淘汰最快的商品。
03 / 滯銷商品的處理
根據每月銷售報表,采購員將所負責的類別商品,在銷售排名中(每個類別)的最后10位或20位,實行淘汰或要求供應商協作與企業銷售不暢商品提出的解決方案。
例如要求供應商降價促銷、搞豐富多彩的促銷活動、支持費用進行新的陳列位調整(堆頭或N架)或者直接進行清倉銷售。
04 / 嚴格控制商品SKU總數
商品的SKU數量,在一般銷售時段或季節需嚴格控制在規定范圍內,商品SKU數量確實需增減的,也只能在10%以內的范圍內作相應調整。
即將到季或過季商品或商品有效期即將到期又不能退貨的商品,應提前進行清倉或降價處理;新商品的引進或有銷售潛力商品的開發,其前提是這一個類別內的商品就應有相應的清場處理。
訂貨頻率提高,實行少量多次操作策略。銷售較快的商品可以實行隨時庫存不足、隨時訂貨、隨時送貨的原則(需采購員與供應商充分協商,達成以上送貨的共識)
充分考慮供應商與公司達成的所供應商品SKU數量與送貨成本之間的關系(供貨商品SKU數量太少,暢銷的商品補貨品種就少,供應商送貨次數相應減少;且記供應商所供應的商品數量如太多,又會造成供應商操控公司商品的價格或促銷、費用方面的支持。)
綜上所述,庫存周轉率的提升是各個部門共同努力的結果,實時溝通共享相關信息,才能將庫存周轉率提升這一工作做好哦!